摘 要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层面上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的重要布局。标准化工作是国家质量基础中关键组成部分,是支持区域经济、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强大工具,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重点从推进湾区标准化引领工作、加强湾区标准化研究工作、强化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与平台建设三方面,提出完善湾区标准化工作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加快推动标准化发挥国家质量基础支撑作用、助力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前 言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其中明确指出要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它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旨在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和创新中心、内地与港澳两地深度交流合作的示范区。依托这个宏伟蓝图,粤港澳三地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合作平台,在中国新时代发展格局中承担着新的使命。
国家质量基础,又称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它是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专门研究和总结全世界范围内100多年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包含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四个方面,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提升企业、行业、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质量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其中,标准是国际“通用语言”,更是支持区域经济、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工具。
因此,当前推动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将不断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本文结合当前发展形势,谈谈对如何强化大湾区标准化工作以助推大湾区经济质量提升的认识和思考。
推进标准化引领工作 增强湾区企业标准话语权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下,高质量发展战略注定要重新定义标准化工作的位置,大湾区的标准化工作应从大湾区标准化工作的动力和能力转变的背景入手加以定位。从制造业发展进程看,欧美长期引领现代工业标准。但随着中国制造业崛起,作为制造业代表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依其拥有的庞大的制造业根基,一改在标准化工作方面长期以来的跟随者位置,逐渐具备了建立标准、输出标准的基础和抢占标准“话语权”的实力。大湾区一批本土的制造业企业从OEM起步,到拥有自己的独立设计和品牌,产品质量逐步突围甚至超过国际水平。诸如华为、美的等一批优秀企业加速成长,在大湾区标准化工作中逐渐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部分细分领域一些湾区企业不仅引领国内标准制定,甚至引领了国际标准水平。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应因势利导,给与政策支持,推动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多方合作,积极主导、参与或修订所在领域的部分国际标准,遵守国际规定并不断吸收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将企业先进技术主张通过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向全球,增强湾区企业标准话语权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其中,引进和锻造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专家、培育和壮大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人才队伍,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国际引领工作的重点。其中的核心工作是使更多国际标准组织专业技术机构落户大湾区,以及增加国际标准技术专家数量,这将很大程度上促进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标准化专业技术问题,并帮助湾区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争夺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因此,要关注区域内国际标准专家数量、专家担任国际标准机构要职数量、以及国际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数量等这些关键指标。在近年来中国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负责人、召集人、秘书等数量逐年增多的大背景下,借助中国国际标准信任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的经验和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工作要抓住国际标准化能力和影响力提升这个重点,从标准化机构、专家和人才方面着手,推进标准化引领工作,不断增强湾区企业质量国际影响力。
加强湾区标准化研究工作 整合智库资源、推进标准应用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面对国内外经济新挑战、新任务,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标准实力增强的同时,更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当前标准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潜在问题,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重视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的效益,以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指导标准化建设,加强规划和机制建设。
因此,标准引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湾区标准研究水平和研制能力提升,这其中加强技术标准研究研制能力的意义不言而喻。且政府已在该领域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备一定的基础。2020年9月,广东省与国家标准委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明确了建设大湾区标准化中心的目标定位、工作重点,并成立合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湾区标准部省联动和工作协调机制等事项。该研究中心的建立,能够有序高效地为湾区标准化工作,提供配套政策措施、机构、资金、人员和技术支撑等保障。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可放在,加强研究中心智力资源汇聚功能,加强整合区域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专家展开合作,强化标准基础性研究和政策研究,打造大湾区标准化战略决策的一流高端智库;同时在应用层面,挖掘标准应用价值,提供标准化增值服务,引导湾区企业广泛应用先进标准和方法提升质量,为助推建设一流湾区积极发挥标准化作用。
强化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与平台建设 服务湾区质量发展
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优势突出。要实现大湾区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引领国际市场的目标,就有必要针对优势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好标准这一世界语言。针对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合产业特征,尤其是华为等重点企业布局在广深莞珠江东岸的实际,在重点技术优势领域如区块链、物联网、5G、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进行标准突围,集中资源支持企业、团体和研究机构等对这些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技术率先开展标准体系研制、形成标准体系框架,进而在标准国际化布局中占据主导位置,带动一系列标准国际化成果,从而在全局上引领国际标准制定。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引领国内标准制定或是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都需要与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企业家、优秀专家交流前沿技术、管理规范,只有实现战略沟通层面的引领,才能奠定“领跑者”基础。因此,需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性标准创新信息平台,发挥标准创新信息平台在标准化工作“领跑者”的顶层设计和智囊作用。通过平台促进大湾区的大学研发机构、社会组织等越来越多的重要角色向平台汇集,并形成集聚效应,吸引全球与标准化有关的机构、科研大学等各类互补性资源,协作开展标准化信息沟通、技术创新,以及标准与产业对接融合活动。依托平台功能,汇集信息、整合资源、加强宣传,吸引集合更多的国际标准化研究机构、人才及资金,为大湾区标准化建设赋能,推动大湾区标准创新。
结 语
推进湾区标准化引领工作、加强湾区标准化研究工作、强化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与平台建设,可以大大提升粤港澳三地相关企业、团体和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特别是从标准引领和标准研究角度,能有效借鉴国际上和港澳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标准,整合湾区资源,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标准化水平,进而推动先进标准应用,使区域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并能有效解决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的规则差异问题,为推动粤港澳三地的政策、设备、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和共享提供有效的规则互认基础,并以此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公众号【湾区质量】
作者:刘颖 博士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讲师 曲立 教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 2021-04-12
- 2021-03-23
- 2021-03-23
- 2020-05-25
- 2020-05-23
- 2020-05-20